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坚持“三姓”要求育“四为”人才

www.jyb.cn 2017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要求。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说到底就是“用什么来培养什么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不仅要培养人“修身”“齐家”之“德”,更要培养人“治国”“平天下”之“德”,确保我们所培养的人“姓中”“姓社”“姓党”,为国、为民、为党、为社会主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是人才培养之“大德”。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三姓”要求育“四为”人才,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之路。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姓中”原则,着力培养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可靠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中”原则,就是要确保我们所培养的人爱国爱民、为国为民。为此,高校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可靠人才。

  一是要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爱国意识、提升学生爱国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中”原则,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炽热的爱国情怀、强烈的爱国意识,心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爱国的坚定勇气和深厚底气,坚持国家整体安全观,时刻关注国家安危,敢于同任何分裂势力做坚决斗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懂得在任何场合注意自身言行举止,维护国家形象和祖国尊严,绝不崇洋媚外、扬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内心始终充满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中”原则,还要努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真正的爱国能力,具有敏锐的形势洞察力和政治辨别力,在事关国家发展的大是大非面前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和价值行为;能够自觉摒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冲动行为,始终坚持理性爱国,支持国家正常的外交行为,相信政府有能力处理好国际事务;能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提升自己爱国为国的实践能力,愿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成为中国利益的“捍卫者”、中国崛起的“支撑者”、中国成就的“贡献者”,努力成长为爱国为国护国建国的姓“中”人才。

  二是要培养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热爱中国文化、传播中国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中”原则,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了解中国历史、热爱中国文化,具有“中国味道”、体现“中国精神”,具有“中国风格”、彰显中国文化底蕴。既要使我们培养的人了解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辉煌历史,也要了解中国近代以来发展的屈辱历史,还要了解中国人民坚持不懈抗击外国侵略的奋斗历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革命历史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崭新历史。既要使我们培养的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深刻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深刻把握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也要热爱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孕育产生的革命文化,能够深刻理解中国革命文化的产生背景、形成过程和历史价值,深刻理解中国革命文化的真实历史、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还要热爱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够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时代背景、发展历程和当代价值,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根本要求和基本遵循,深刻体会并深入思考中国文化所体现、展示和传达的中国筋骨、中国理念、中国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中”原则,还要努力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够自觉传承并创新发展中国文化,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努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能够自觉把中国文化置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全球视野中,以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己任,努力发掘中国优秀文化资源,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坚定中国文化“本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传扬中国文化做贡献,成为中华优秀传统的“传承者”、中国精神的“传播者”、中国理念的“践行者”、中国文化的“代言人”,努力成长为了解中国历史、热爱中国文化、传扬中国精神的姓“中”人才。

  三是要培养学生把握中国国情、增进为民情感、提升服务能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中”原则,就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够真正了解当代中国的国情、对国家和人民充满感情,能够真正有决心有能力做事、对国家和社会肩负使命,能够主动担负起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对国家和人民尽心尽责。既要使我们培养的人具有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社会和集体的利益而努力奋斗的“大我”意识,能够在国家利益、社会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面前做出正确取舍,能够在复杂多元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做出应有贡献,能够在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的服务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彰显自己的人生意义。又要使我们培养的人具有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不断增强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服务的能力,能够积极认真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掌握各项服务技能、不断提升服务本领,能够主动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快速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做出科学调整并积极适应这种变化和需要,能够主动围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不断加快自身步伐、激发自身潜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服务社会做贡献,成为人民群众的“服务者”、社会发展的“推动者”、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努力成长为爱民为民、热爱社会、服务社会的姓“中”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姓社”方向,着力培养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可靠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社”方向,就是要确保我们所培养的人热爱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可靠人才。

  一是要培养学生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社”方向,就是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真学、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具有坚定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具有客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具有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经过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证明了的、符合中国实际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姓社”方向,就必须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立场“站上讲台”,敢于传播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回应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必须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站稳讲台”,善于传播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当代中国与世界,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回应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站好讲台”,自觉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广大学生不仅能够真学马克思主义,还能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能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努力成长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姓社”人才。

  二是要培养学生始终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社”方向,就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够坚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阵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姓社”方向,就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向学生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区别所在;就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学生,向学生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根源与科学内涵,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开放思想,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及其取得的伟大成就;就必须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向学生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依据与基本内容,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与优越性所在,讲清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就必须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向学生讲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讲清中国革命文化的精神和意义,讲清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和要求,以此不断增强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使广大学生能够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坚守中国文化,努力成长为始终坚持“四个自信”的“姓社”人才。

  三是要培养学生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社”方向,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使我们培养出来的人能够主动扛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旗,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自觉培育并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姓社”方向,就必须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全过程中主动传播并带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其他哲学社会科学教学中全面传播并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使广大师生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式认同,更要实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认同,让广大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姓社”方向,还必须善于科学甄别和有效应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的渗透,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意识、政治认知和意识形态自觉,提高青年学生主动扛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旗的意愿;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御西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提高青年学生主动扛起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大旗的能力,使广大青年学生在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上敢担当能担当,努力成长为始终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姓社”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姓党”根本,着力培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的可靠人才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党”根本,就是要确保我们所培养的人热爱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始终坚定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信心,始终坚持高等教育为党治国理政培养可靠人才。

  一是要特别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党的历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党”根本,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历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正确认识中国的“昨天”,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从根本源头上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通过党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时代背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艰难历程,正确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曾经走过的弯路,深刻理解和把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进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途,深刻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又要通过党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带领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所发生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产生的英雄人物、形成的革命文化,永远铭记为了新中国浴血奋战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永远铭记为了新中国坚持不懈接续奋斗的革命前辈,永远铭记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的中国共产党。还要通过党史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形成的革命精神,深刻理解井冈山精神等一系列革命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信仰和理想信念,深刻体会中国革命文化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政治观,使广大青年学生清醒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努力成长为始终坚定信心跟党走的“姓党”人才。

  二是要特别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党的理论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党”根本,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认识中国的“今天”,更加清醒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客观、理性地看待今天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客观实践上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必要性、正确性和科学性,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形成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大现实意义。又要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发展现状,深刻体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也要通过党的理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正确认识中国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客观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问题,客观分析和判断中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使广大青年学生理性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客观必然性,努力成长为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姓党”人才。

  三是要特别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党的宗旨教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党”根本,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加强党的宗旨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正确认识中国的“明天”,更加准确地把握自身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国家使命,主动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出谋划策,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在思想行动上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坚持“姓党”根本,必须通过党的宗旨教育使广大青年学生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铭记中国共产党“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目标,自觉把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前进方向。为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既着力于从知识教育向思维教育转化授之以“渔”,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逐渐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思考方法,科学分析世界发展的大势和中国发展的态势,直面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面对党和国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做出理性判断、形成正确见解。又着力于从思维教育向能力教育推进做到有“用”,不仅让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各项方针政策,更要努力成为各项方针政策的建言者、宣传者和实践者,积极主动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极主动思考“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五大发展理念”,积极主动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作贡献。还着力于从能力教育向价值教育回归坚定信仰,通过知识积淀、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将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转化为自身的理想信念、自觉的使命追求,使广大青年学生科学认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逻辑必然性,努力成长为始终有坚定信仰追求的“姓党”人才。

  [本文为“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中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治理研究”(2016ZDMK01)、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研究”(14SKB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