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把握三个要点推进高校全面从严治党

www.jyb.cn 2017年01月10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从严治党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紧抓不放。2016年10月,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再次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大部署和安排。这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深入推进,也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发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矢志不移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历史担当。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中国的大学关键也在党。高校党委作为党在大学的基层组织,依法履行把握办学方向、领导改革发展、维护和谐稳定的重要职责,应该把学习贯彻《准则》和《条例》作为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的重要工作和有力抓手,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认真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发挥高校应有的作用。

  以加强党的领导为根本点,深刻认识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广大师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及差异性不断增强,客观上对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挑战。贯彻《准则》和《条例》,高校党委要增强政治定力和制度自信,坚持党委对学校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学校层面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院系层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党政一道在办学实践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党的教育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师生头脑,把高校建设成为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使大学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源源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主体责任是政治担当也是分内职责,从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到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中央对各级党委提出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要求。高校党委在学校党的建设中要承担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党委书记承担第一责任,党委班子成员“一岗双责”。落实主体责任要求高校党委深刻认识历史新要求、回应实践新挑战,建立涵盖学校党委、院系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权明晰、运转有序的责任体系,切实抓好各级党组织自身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任务要求在高校落细落实落小。

  推进依法治校的现实需要。依法治校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本质要求。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严治党与依法治校同步同向,相互促进。依法治校必须坚持从严治党,把党的领导贯穿于推进学校治理科学化、现代化的全过程,在办学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保依法治校的正确方向;从严治党必然要求依法治校,通过全面实施大学章程,逐步推进“双一流”建设,形成规范和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同时坚持法治精神,把制度建设贯穿学校党建工作全过程,增强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以固本强基为着力点,积极探索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路径

  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思想建党。党的先进性首先是思想理论的先进性。新形势下,从思想上建党依然是确保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制胜法宝。一是抓关键,毫不放松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及时转化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思想成果,深刻领会《准则》《条例》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坚定师生党员对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二是抓日常,深化党内经常性教育。发挥高校理论人才和马克思主义学科优势,发挥专家学者在理论研究阐释中的推动引导作用,发挥党校在党员教育培训中的阵地熔炉作用,推进党内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引导师生党员把理论教育、思想引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筑牢师生党员思想根基。

  严格党内制度,推进依规治党。制度约束具有规范性和稳定性,是管党治党的坚实保障,将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必须严格落实党章党规。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强化党内制度约束,才能推动管党治党不断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党内政治生活,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严格执行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领导干部上党课、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组织生活制度,确保党的组织生活正常、认真、严肃。进一步健全完善与民主集中制相适应的各项制度,运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着力解决党内生活质量不高、流于形式、难以发挥作用的问题,真正把党内民主落到实处。二是不断完善党内监督体系。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加强党内监督是制度执行的有力保障。高校党组织要健全常态化督促检查机制,形成抓基层、打基础的责任链条,构建多面向、多层次的督查体系,凝成监督的整体合力,净化教书育人的政治生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责任落地生根。深化党务公开和校务公开,提高党务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党员和师生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强化组织建党,增强党建活力。学校党的建设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贯彻落实《准则》和《条例》,高校党建必须推动工作重心下移,激发和释放院系基层党组织的活力。一是抓好“关键少数”。从严治党,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高校党委必须进一步明确党建工作的“责任清单”,推动党委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切实抓好分管领域的党建工作,以上率下,发挥示范效应。要建立党建责任体系及考评机制,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党务干部,坚持“好干部”标准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探索创新营造良好的容错纠错氛围环境、制度保障,最大限度调动党员干部投身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性。二是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增强院系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影响力,关键在于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让师生和群众感受到组织的力量和党的先进性,进而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要探索党组织设置新方式,结合实际设立能够与师生日常活动相结合的组织,推动党建工作与学校业务工作相融合,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面。要打造党建活动新载体,依托党建项目,培育党建品牌,通过队伍联动、阵地联用、活动联办等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导向和辐射带动作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沉,建立完善党委常委联系基层党支部工作机制,开展院系基层党委书记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大力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和创新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以立德树人为落脚点,努力开创高校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局面

  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面对意识形态斗争新变化,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和前沿阵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及时发挥政治导航作用,勇于担当、守好阵地,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一是强化思想引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头脑中要绷紧意识形态这根弦,注意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学校党委中心组学习、党委党校学习班为载体,通过理论宣讲、专题调研、主题教育等方式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高校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切实负起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高校党委定期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辨析思想文化领域的突出问题,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方向。意识形态工作要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班子述职报告的重要内容,接受监督和评议。三是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高校各级党组织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提高政治鉴别力和有效控制力,既能够区别思想认识问题、学术研究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的界限,又能够及时果断处理意识形态领域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以党风带校风学风建设。校风学风是大学的生命,优良的党风有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高校党委应促进党风建设与学校教学科研各项工作紧密衔接,把党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优异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助力。一是党性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抓好师德建设砥砺师风、学风,引导广大教师按照“好老师”标准和“引路人”要求,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精心从教。秉承“育人者先受教育”的理念,加强岗前培训,为新教师提高师德修养加油助力。注重从优秀青年教师、海外引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中发展党员,把教师党员培养成为学术骨干。通过评选各类教书育人楷模传递示范效应,营造崇尚师德、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组织教师深入基层、走进社会,了解社情民意,在育人实践中提升道德情操和思想水平,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二是创先争优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党组织长期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广大党员和院系基层党委、党支部通过活动加强自身建设,扩大组织的影响力,对于学校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具有推动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陆续开展,使高校全体党员和干部在政治上、思想上和作风上受到了教育和锻炼。在贯彻《准则》和《条例》过程中还要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通过活动展现经常性教育的成果,以优良校风学风建设检验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加强党内监督的政治成效。三是严肃党纪与严肃校纪相结合。纪在法前,纪严于法。严肃认真的党内监督和“四种形态”的执纪问责,极大地改善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高校党委在贯彻《准则》和《条例》过程中要因势利导,把党内正风肃纪与学校严肃校规校纪相统一,充分运用党纪党规、校纪校规进行教育引导和约束管理,激发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推动基层党组织敢抓敢管,推动全校各单位和师生员工遵章守纪。“明准则、知条例、守纪律”应成为新阶段高校党的工作和行政工作共同的旋律,使党纪校规在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解决意识形态领域突出问题、处理师德学风失范行为及严格学校管理中焕发出强大制度威力。

  【作者:厦门大学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