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本期关注> 正文

“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策略研究

www.jyb.cn 2017年08月31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树立互联网思维,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互联网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在此背景下,加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引入系统思维,从全局思考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出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细管理、系统推进的构想,以此充实、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随着网络对生活的渗透,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创新思路,充分重视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目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不少成果和经验。

  1.通过占领网络阵地,唱响网上主旋律

  网络是没有时空界限的开放空间,这种开放性为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便利;大量信息的传播使得网络成为重要的文化思想阵地。毛泽东同志说过,文化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占领。所以必须牢牢占领年轻一代人的思想“主阵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要采取“主动积极、正面引导、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的方针,要“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目前不少高校都采取师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专题栏目,让广大师生通过网络主动积极地接受主流文化的熏陶。在内容上,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增强他们的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渗透其中,帮助学生及时解开思想困惑、澄清模糊认识。

  同济大学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也非常注重价值引领,通过“易班”和“微信”公众平台,推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教育、两学一做专题教育;利用重大节庆日、重要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在校园门户网站上、易班上、微信公众平台上推送相关内容,加强对学生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爱校荣校教育等。

  2.网络思政活泼新颖的形式提升了学生接受度

  网络是一种功能强大的多媒体系统,它能使原本较为枯燥、单调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姿多彩,特别是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图文并茂的画面,犹如身临其境,其效果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无法比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要充分利用和拓展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就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目前,各高校都探索制作传播贴近大学生特点的新媒体内容产品,运用大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形式多样的内容微视频、动画、图文结合等。

  3.线上思政与线下思政在融合中互相促进

  随着网络日渐渗透到教学和学生生活,“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和“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边界也日渐模糊。线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线上的宣传配合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线下的“落地”有了更好的教育成效。如同济大学2017年春季开展“三型党支部评选”,通过优秀案例的线上宣传,很好地扩大了活动影响力;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把传统的朋辈教育和网络结合起来,学霸通过网上直播,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有更多的学生通过“直播”这种形式获益。

  4.网络思政在了解学生诉求和思想政治状况方面有独特优势

  了解学生的诉求和学生的思想状况,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互联网具有双向交流性,在网上,信息的接受者有着更大的主动性,网络的交流式沟通将使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网民可以隐蔽自己的真实身份,使人们反而更容易流露内心的真实想法。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可以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感倾向,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针对性。网络同时还具有便捷、迅速的特征,这都利于它成为反映心声、表达诉求的渠道。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有如下几点:

  1.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网络文化大量冲击

  互联网是高度开放的,大学生在互联网上非常容易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宣传舆论、文化价值观等,这就有可能淡化甚至抵消思想政治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在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着力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而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所宣传的资本主义精神和价值观,与这些内容都是相矛盾相冲突的,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严重冲击。

  2.网络思政系统中每个“网络节点”的能动性没有充分发挥

  互联网的重要特点,就是每个网络节点都具有活力和能动性。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模式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生产内容,通过网络传播给学生,且这种传播方式仍然主要是一个单向传输。学生并没有因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时代的到来,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太多的积极主动性和参与性。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大数据挖掘不够

  目前关于高校大数据的挖掘已经有所进展,但主要都集中在生活服务类方面,如对学生“校园一卡通”消费状况的数据挖掘、对学生作息时间的数据分析、对学生在图书馆借书自习等情况的数据挖掘,真正涉及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学生对思政教育反馈等方面的大数据则挖掘不够。其实,人的思想状况是可以通过分析其在网上活动痕迹和生活中产生的数据来揭示的。如果能呈现群体的思想状况、把握群体思想规律、掌握群体对不同教育信息的好恶,势必能有力地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对大规模群体研究对象时的无力感,有效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在微观层面,教育对象个体的信息被数据化之后,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后就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来揭示个体思想行为的状况,这为开展个性化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这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宏观层面的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与微观层面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是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两个重要着力点。

  4.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的安全可控性不够

  目前,大量手机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依托社会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来完成,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被相关企业掌握,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获得这些数据。这些数据的安全性、可控性也较差。依托现有的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无法对网络舆情实现良好的监控。

  5.高校网络思政工作本身的管理、考核体系尚未成熟

  精细化管理和合理考核是提升工作的重要方式。目前,我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体系还不成系统,校级部门、院级部门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担负的责任还没有完全理清;目前,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没有系统的考评办法。

  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推动这项工作也需要从全局考虑,系统推进。

  1.系统梳理,明确当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关键任务

  结合目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要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以下的关键任务上进行推进: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自有平台建设。在使用社会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的同时,积极支持配合“易班网”建设;各学校也可开发适用于自己学校的网络平台,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同时使大量信息和数据掌握在学校手中。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优质内容生产。生产大量高质量、有针对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设动态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库;同时通过数据采集分析和反馈,不断改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激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主动性。一个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非常积极主动的学生,就如同互联网上的“能量节点”,可以及时反馈、积极互动,甚至可以协助生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内容。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发现“能量节点”,做好“能量节点”培育;并打通与各“能量节点”互动的渠道、节省互动成本。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数据掌控和分析。比如:加强数据监测和分析,做好舆情预警;通过对网络内容停留时间和阅读频次、阅读偏好等,分析网络内容受欢迎的程度。

  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考核、反馈机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考核和反馈机制,应该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主要依托学生工作信息化来完成。这种管理、考核和反馈,不应给基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额外工作负荷。

  2.精细管理,系统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任务明确后,接下来就是通过精细的管理进行工作的系统推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方面,同济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三级平台,三方联动,三五协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三级平台”即校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院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平台;“三方互动”即促进学校、学院和学生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充分联动;“三五协同”即学校、学院、学生三个平台在具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各自所涉及的5个主要工作内容。“三五协同”具体内容如下:

  一是校级层面:建平台、出标准、做指导、深研究、优内容。即建设开发校一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如同济大学正在推进学生工作系统升级、学工网站升级,基于手机端的互动平台“同心云”也已经上线。在校级层面出台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办法、工作促进机制、绩效考核标准等。就某一阶段的重点任务、热点问题,及时出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意见,供学院开展相应的网络思政工作。组织包含学校网络思想教育专职人员、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相关技术人员的团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研究、实地调研、技术开发等,包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新理论的研究、对活动效果的调研、开展大数据挖掘、探索最新的网络思政相关信息技术。生产优质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需要较大投入,如思政教育视频的制作、动画的制作等都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可依托校级层面可调配的丰富资源,生产优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星产品”。

  二是院级层面:明特色、促融合、精服务、勤反馈、重引导。即根据学院学科特色和学生工作特色,发掘、培育本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如同济大学医学院,以“医学服务类义工队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抓手,也成为该学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促进学院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党建活动、团学活动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精心做好对学生的各项服务,并把各项服务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提升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粘性”。及时向校级平台反馈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工作的主要建议等。学院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现的重点问题、思想苗头等,对学生开展专门的教育引导。

  三是受教育者层面:分层次、保底线、多互动、育骨干、促实践。即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思想特点的研究,对不同学生进行分层分类的教育和引导。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调研和对舆情的监控,守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底线。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互动体系,鼓励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互动;鼓励学生对现有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意见和建议。培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骨干,加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及时进行物质和精神的鼓励,并为学生设计成长路线。鼓励学生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积极运用到学习、生活、课外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黄明伟.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施行主体[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1).

  [2]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

  [3]韩雅丽.互联网+双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新格局[J].创新创业,2015(23).

  [4]曾繁旭.王宇琦.移动互联网时代内容创业的盈利模式[J].新闻记者,2016(4).

  [5]关翠玲.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论研究[].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6).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