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党的领导是中国高教迈向世界一流的坚强保证

www.jyb.cn 2016年07月13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喜讯频传:2013年,我国成为本科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签约成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得到国际认可;全球高等教育权威QS全球教育集团发布的“2016年全球高等教育系统实力排名”,中国大陆的高等教育系统实力位列世界第八位,为亚洲第一;QS最新发布的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清华、北大共有5个学科闯入全球前10名,中国有88所大学的学科进入全球前400,仅次于美国,位列全球第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显示,中国高校理工科人才供应世界第一;2005年-2015年中国各学科论文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达15011篇,占全世界份额的11.9%,排名第四位,19个学科高被引用次数进入世界前十名;英国教育杂志《泰晤士报高等教育》5月初公布的2016年世界大学声誉排行榜,中国内地5所高校跻身百强,这5所高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2015年来华留学生近40万,约占全球留学生比例的8% ,成为位于世界前列的留学生目的国,而且规模持续增长,结构不断优化。在科学研究方面,中国高校有了一些开创性的成果: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研发的量子通信技术,成为世界通讯技术的领跑者、河北科技大学由韩春雨副教授率领的科研团队发现的NgAgo技术,有望成为新一代“基因剪刀”、上海交通大学贾金锋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率先观测到了涡旋中的马约拉纳费米子的踪迹、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获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成为中国首位获得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中国高校在奋起直追世界一流的进程中所取得的这些成绩,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师生员工艰苦奋斗,勤奋拼搏,厚积薄发的结果。中国高等教育突飞猛进的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速度”“中国震撼”“中国模式”的一个缩影。尽管现在的中国高等教育水平离世界一流总体上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然而我们抚今追昔,以史明鉴,放眼未来,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进一步坚持和加强党对中国高校的领导,中国高等教育才能积小胜为大胜,取得更大的进步。最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总体方案,规划了近期、中期、长期的发展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迈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重大战略步骤,是追梦、圆梦的又一笔浓墨重彩。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高等教育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迎接更加艰巨繁重改革发展任务的挑战面前,必须更加自觉地重视党的建设,加强党的领导,引领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前进方向。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中国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方向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向世界一流迈进,是服务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目标的,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一环。所以,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包含中国元素,具有中国特色,打上中国烙印。最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等方面。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过程,既不是发展指标简单的一一对应,更不是对其它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复制和模仿。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只有始终保持社会主义大学的性质,才有利于中国梦的实现,否则就是南辕北辙,适得其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时指出的: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不要把北大办成第二个哈佛和剑桥。我们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在高校这块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上,高扬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抵御西方腐朽价值观、人生观的渗透和侵蚀。通过加强高校党的建设,使社会主义大学文化建设成为扭转意识形态影响西强我弱态势的重要战场。我们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高校的全面贯彻落实,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全过程,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保证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符合世界上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使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得到健康的、跨越式的发展,把高校建设成风清气正的圣洁之地。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按照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中国高教创新发展的持久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任何一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都需要有不懈的创新,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高等教育创新的动力才可能更加持久,更加强劲,更加健康。首先,我们党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为中国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高等教育建成世界一流,不仅仅是要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国际教育市场,更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成为社会精英的教育需求。中国的高等教育是教育事业的高端和龙头,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和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的重要汇聚点,在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高校要建设世界一流,我们能够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追求,更具有神圣的责任和使命担当,从而产生精神变物质的强大力量。其次,加强党的领导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革新鼎故的改革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党的政治纲领,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党能够发挥政治制度的优势,敢于攻坚克难,敢于自我革新,敢于打破常规。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我们党是敢于创新的党,善于创新的党。尽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还有许多激流险滩需要我们去闯,但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爬不过的山,迈不了的坎。再次,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保证高校创新的健康发展。任何创新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中国高校迈向世界一流的创新,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党的领导可以把握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创新的正确导向,更加充分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更加深刻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更加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实现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治理结构是高校管理的主体框架,高校采取什么样的治理结构必然与其基本性质和主要属性密切相关。中国高校是社会主义性质的事业单位,其治理结构必然体现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监督的主体设计。可想而知,这样的治理结构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形成良性的运行机制,保证高校管理的科学有效。坚持党委领导就是要维护高校集体领导的原则和性质,实现高校管理重大决策、战略规划和重要问题处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避免在改革发展路径上出现颠覆性的失误。实现校长负责就是在落实党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上,健全负责制,强化执行力,提高工作效率。推行教授治学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在高校的具体化和特色化,通过扩大学术民主,开放学术自由,让高校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使高校管理奠定更加深厚的民主和科学的基础。强化民主监督就是要在高校使广大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改革发展有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加强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密切学校党委与广大师生员工的关系,使学校党委的领导更加具有权威,更加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支持和拥护。实现高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一条红线。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所以,只有加强党的领导,特别是加强学校党委一班人的建设,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健全管理制度和程序,强化领导班子团结协作,优化治理结构的层级关系,形成互动平衡的良性运行机制,才有可能在冲击世界一流大学时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择天下英才而用之

  中国高校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形成世界一流学科,人才是关键。没有站在科学技术制高点的大师级人才,没有挑战世界级研究难题的科研团队,没有一支以学生为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教师队伍,是不可能冲击世界一流的。然而,如何解决人才的问题,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面临的难以逾越的障碍,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着明显的劣势。当前,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谁能培养和吸引更多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要使中国高等教育迈进世界一流,必须首先解决世界级大师缺乏,领军人才、尖子人才严重不足、创新型人才结构性不足矛盾突出等问题。这只拦路虎不拿下,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就是一句空话。中国作为一个过去长期积贫积弱的发展中国家,要解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个跨越式发展问题,必须靠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只有加强党的领导,才能激发人才成长的内在动力,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实现笨鸟先飞,后来居上。党对人才的领导实质上是用社会主义事业的追求来引导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党对人才的领导是把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紧密联系起来。这就使人才的成长有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了广阔的才能施展空间,有党和人民的充分尊重和崇高的民族和国家的自尊。坚持党对人才的领导,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的成长潜力,激发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坚持党对人才的领导,才能够打破阻碍人才成长的各种障碍,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环境。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为什么人才成长比较难,这不仅是物质条件比较差一个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用人体制机制保守落后,甚至严重不公平;缺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舆论文化氛围;没有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和比较充分的条件保障等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解决起来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要解决好人才问题,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有可能实现人事制度的改革创新。我们党可以根据人才成长的规律,做到统筹兼顾,战略规划,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打破一切阻碍人才成长发展的体制机制、文化观念和条件支持等障碍。

  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创造出中国高教迈进世界一流的最有利条件

  党是中国高等教育迈向世界一流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必然要在中国高校向世界一流进军的跨越式发展征程中,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资金的缺口相当大。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边远地区的扶贫脱困、维护国家主权的国防建设、编织社会保障的基本底线等等都需要巨额的资金。然而,我们党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深远意义,看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投入能够获得的高额回报,采取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方式,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条件保障。这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所不具有的制度优势。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数据显示,中国科技在全球的地位日益突出,已成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发大国。研发投入、科技论文产出、高技术制造增加值等均居世界第二位。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条件会越来越好。我们应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伟大而崇高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N].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N].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作者黄百炼: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中国高教学会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分会理事长】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