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

www.jyb.cn 2017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认真学习领会习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对破解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配方陈旧、工艺粗糙、包装不时尚”问题,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内在意蕴

  《现代汉语词典》把模式定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据此,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是指符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宗旨,贯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过程,适应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全方面需要,具有理论内核和实践范式的育人样式。具体而言,理论内核是立德树人,即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践范式是指模式各组成部分能在实际操作层面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可资借鉴经验。这种理论内核和实践范式在育人工作时空坐标系中突显为两个特性:

  育人的全程性。“全程”彰显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在时间维度上的延续性。一方面,育人工作覆盖学生从入校到离校全过程。强调在育人全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理念,依据思政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针对学生在校四年八学期,高效配置资源,合理安排工作进度,让育人资源排列组合适应学生各阶段需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性,避免断档现象,形成全时段零遗漏的全程育人循环闭合模式。另一方面,育人效果着眼学生全人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学生铸魂的工程。全程育人模式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置于学生知、情、意、信、行形成的全程时间序列之中,建构链接学生在校现实生活与离校未来生活的育人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从短期教育向长期育人转变,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

  育人的全方位性。“全方位”展现高校思想政治育人工作在空间维度上的延展性。体现为:其一,育人目标立足学生全方位发展。全方位育人模式注重学生德智体美诸育全方面均衡发展,杜绝单向度和片面性育人。其二,育人氛围全方位营造。全方位营造育人氛围倡导全员参与,各级党政领导、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都参与进来,共同营造教育、管理、服务、实践、文化的育人氛围,让学生时刻浸润在积极健康的环境里。其三,育人方式全方位融合。全方位育人提倡大胆创新育人方式,把课内课外、线下线上、校内校外、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等结合起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平面、一维向立体、多维方式转型。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的建构原则

  坚持差异性原则:全程全方位育人并非大而全、小而全,不能因为强调全而忽视异,更不能因为注重整体而无视学生个体,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基础上推动全程全方面育人,应遵循三方面原则:一是要扶优扶特。要突出高校思政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在高校教育教学上的优势,凸显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及时总结育人工作中的先进经验,进行理论提升,精心打造全程全方位育人平台,做大、做强、做优,打造成品牌,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活起来、亮起来、特起来。二是要补齐短板。对思想政治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对薄弱环节和现实问题不回避、不遮掩、不粉饰,要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在解决不足中加强育人工作。三是要去同质化。全程全方位不是要求育人工作整齐划一,而是要针对学生多样化需求,在沿用符合规律的好办法基础之上,改进老办法、创造新办法,通过育人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低端落后育人方式。

  坚持协同性原则:全程全方位育人并非靠某门课程、某个部门的一日之功、单打独斗就能一蹴而就,需多部门多方面同时发力。然而,如果各方用力无章可循,不仅会彼此抵消,甚至会相互冲突,降低育人功效。鉴此,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协同性尤为重要:一是课程协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跟据学生成长要求,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部衔接工作,种好责任田;其它各门课程要守好一段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搭台或者补台,不能拆台,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二是部门协同。高校党建思政部门、学生工作部门是育人工作直接承担者,但仅靠这些部门很难达到全程全方位育人效果,需其他部门通力配合,为育人工作搭桥铺路。三是校内外协同。把校外优质资源引进来,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校内师生走出去,参加各级各类实习和培训,丰富阅历、开阔视野,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

  坚持开放性原则: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并非固定不变的刻板教条,要借“式”化事,坚持吐故纳新:一方面,对模式内部各要素开放。对已有经验持批判态度,不求一劳永逸,在坚持基本内核不变基础上,加强改革创新,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推动思政工作、教育教学、学生成长在更高层次上统一,在变化过程中坚持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不变主题。另一方面,对模式外部开放。要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强化育人模式对外部资源的吸纳能力。

  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的路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回归育人本质,需坚持全程全方位育人这一核心要求,优化思想政治工作的“配方”,活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包装”,细化思想政治工作的“工艺”。

  1.课程与思政互融,建设“同向型”育人课程

  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衔接。按照全程全方位育人要求,解决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基础教育阶段道德与法制课程的衔接,避免课程内容低水平重复,突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为此,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部贯通,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4门公共必修课程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相互支撑、优势互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要帮助学生增强思想道德素质与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要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近代史纲要》课程要让学生懂得近代中国发展为什么要做出“四个选择”,《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要让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坚定其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这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各有侧重、并行不悖。

  加强其他类型课程的思政建设。要根据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的特征,深挖其蕴含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要打破课程壁垒,鼓励专业课教师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要对已有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与总结提炼,探索编写包括目标、内容、策略等在内的试点教案,在试点基础上,形成包括实践策略、组织管理、效果评估等在内的一整套实施方案,按照由点到线再到面次序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进课程融合,建构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重点,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为主要内容的多元一体化课程群,发挥整体育人作用。

  2.主渠道与主阵地互联,营造“耦合型”育人氛围

  集成主渠道的核心要素。要充分集成课堂教育这一主渠道所统摄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把学生成长要求和思政工作方法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之间探寻教什么、如何教的规律。教育者不仅要吃透教材,加强理论学习,做到“四个统一”,提升以德立身、立学、施教的能力,而且需要充分了解学生,针对当代大学生群体是网络原住民的特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法,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推动教师教学从“教”为主向“导”为主转变,学生学习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使教学内容和形式“从天上回到人间、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学生心中”,建构师生共生的课堂教育新场域。

  贯通主渠道与主阵地。把第一课堂(课堂教学)、第二课堂(课堂外教育)、第三课堂(网络教育)贯通起来,统筹规划、通盘考虑,合理衔接三个课堂的教育内容。第一课堂教育是主渠道,通过教育教学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知识,确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树立正确“三观”。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夯实,其内容要同第一课堂衔接,可通过朋辈教育、实践教育,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举办主题研讨会、学习沙龙等方式,确保工作覆盖学生日常生活领域全方面,发挥文化、服务、实践等的育人作用。第三课堂教育把思想政治工作拓展至网络空间,是对第一、第二课堂教育的必要补充,通过把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技术等深度融合,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大学生课外主题学习网站”等方式,实现网络引领不断线和全覆盖。

  3.领导与管理互动,建立“协同型”育人机制

  解决“分”的问题,落实责任。高校党委是思想政治工作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责任主体,要把关定向,加强顶层设计。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学工部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日常生活管理等工作,党委宣传部、组织部、团委主要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发展学生党员等工作。各部门对任务再层层分解、细化,责任落实到个人,调动每个思政工作者的主体作用。要建章立制,做到每项思想政治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形成党委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个人依规行事的工作格局。

  彰显“合”的优势,高效联动。克服各自为战,打好组合拳。部门协同攻关,学校要鼓励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宣传部和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科技处等部门开展合作,共同研究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开展课题研究,把思想政治工作具体问题上升为研究课题,把研究成果融入日常性思政工作,促进双向融合。人员交叉流动,学校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到学工部、团委任职或者挂职,到学校党校担任兼职教师,选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辅导员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师,推动两支队伍有机融合,激发育人合力。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7(1).

  [3]靳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任务的科学概括[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作者:天津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