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 推荐阅读> 正文

以苏区精神引领文明校园建设

www.jyb.cn 2018年03月21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2011年11月4日,习近平同志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8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并号召全党和各族人民要始终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报告提出,“要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苏区精神,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广大苏区军民共同创造和培育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革命文化的重要内容。作为一所地处赣南老区的高校,赣南师范大学长期以来根植赣南红土,传承苏区精神,励精图治,发愤图强,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效,其中在继承革命文化、以苏区精神引领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

  以苏区精神引领文明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明校园建设涵盖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学校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诸多方面。作为地处赣南老区的高校,充分发挥当地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以苏区精神引领文明校园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校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水平。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政治品格与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苏区精神源于苏区革命斗争,是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相伴生的独立精神形态,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和力量,特别是作为老区高校,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以苏区精神引领文明校园建设,既是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需要,也是推进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需要,更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

  2.有利于推进学校立德树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江西赣南是孕育形成苏区优良传统和苏区革命精神的红土圣地。苏区时期,在斗争环境极为险恶、物质条件极端匮乏的背景下,广大苏区军民共同创造和培育了诸如艰苦奋斗、创造“第一等工作”、注重调查研究、廉洁奉公等宝贵的精神财富,谱写了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壮丽史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承担人才培养重要职责的高校,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苏区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红色传人,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所在,是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使命所在。

  3.有利于促进学校引领和服务当地精神文明建设。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职能的不断演变,如今高校不再是象牙塔,而是逐渐走向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并通过科技服务、政策咨询、文化智库等途径,为当地经济、文化、教育、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高校利用自身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各种文化研究基地优势,在引领和服务当地人文社科研究、文化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学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关于苏区精神、苏区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获批创办了全国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期刊《红色文化学刊》,承担了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史研究”等重大课题,不仅有力提升了学校苏区历史文化研究水平,成为了全国红色文化研究高地,而且积极引领着赣南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工作,为赣州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以苏区精神引领文明校园建设的主要做法

  20世纪30年代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干部优良思想作风和过硬工作作风是我们党的历史积淀和光辉传承,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涵养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琼浆玉液。

  1.坚持以“苏区干部好作风”引领干部队伍建设。高校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承担着从严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长期以来,学校党委充分利用赣南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以“苏区干部好作风”为引领,大力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建设,持续开展“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做师生满意好干部”“建好班子,当好干部”主题教育活动,深入倡导和践行“以生为本,以师为尊”的理念,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增强“四个意识”,筑牢思想防线,努力建设团结、务实、清廉、亲民的好班子和忠诚、干净、担当的好干部。

  2.坚持以“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引领学校红色文化育人工作。在办学育人实践中,学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确立了“立足红土地办学,以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红色文化育人理念,并紧紧围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养具有‘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育人目标,大力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主要举措有:

  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方案、进教材、进课堂。学校坚持把培养具有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追求,把红色文化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搭建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育人载体。一是建“红色展馆”。在校园里创办的“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和“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两个主题展馆,已成为青少年学生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课堂。二是建“红色班级”。学校坚持以赣南苏区地名和革命英烈的名字命名,坚持在大一新生中开展“红色班级”创建活动。三是建“红色基地”。以共和国摇篮瑞金、苏区模范县兴国、长征出发地于都等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和井冈山为依托,与地方共建了10余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四是建“红色网媒”。积极推动红色文化育人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机融合,确保网络平台的“红”与“热”,不断增强网络媒体的亲和力和吸引力。五是建“红色社团”。成立了大学生思源协会、苏区精神宣讲团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育人活动。创“红色剧目”、讲“红色故事”、树“红色典型”。

  3.以“创造第一等工作”引领学校事业蓬勃发展。“创造第一等工作”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涵,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近年来,学校上下大力弘扬苏区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不断创造出了“第一等工作”,力争做到:人才培养有声誉,科学研究有特色,社会服务有贡献,师德师风建设有典型,校园文化建设有成果,国际交流合作有亮点,校园建设有成效。

  进一步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思考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学校文明校园建设有成绩,也有亮点,但“文明校园建设永远在路上”。今后,学校将以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为新的起点,珍惜荣誉,继续前行,坚定不移地推进文明校园建设,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美丽的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加强师生的理论武装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八个明确”的内涵界定,到“五个是”的历史地位,再到“十四条坚持”的基本方略,高度概括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这是贯穿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党的十九大最大的亮点和最重大的历史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特别是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要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切实增强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按照中央“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深入钻研、仔细揣摩、逐字逐句研读报告的原文,全面准确领会报告的思想精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更加坚定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加坚定自觉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更加坚定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坚定自觉地把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到位。

  第二,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文化建设新要求,大力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高校是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要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文化建设要求,紧密结合高校实际,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把高校建设成为文化高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贡献者和当地文化建设的引领者。一要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了光彩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通过开设课程、举办学术报告和文化讲坛等形式,积极宣扬“格物致知”“厚德载物”“尊师重教”“精忠报国”“敢为人先”等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二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要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工作,在校园里建立起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校园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行为言行有底线”的原则,强化课堂、讲座、论坛等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三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大学生的教育引导、行为养成,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师生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转化为师生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四要大力加强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师生中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教育和引导师生弘扬科学精神,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大力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第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扎实做好以苏区精神办学育人文章。

  赣南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极其丰富的红色资源。作为地处赣南老区高校,我们要继承好革命文化,继承和发扬好伟大的苏区精神,坚持以苏区精神办学育人。一要坚持好学校“立足红土地办学,以苏区精神育人,为苏区振兴服务,做苏区精神传人”的办学传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把学校建设好、发展好,为赣南苏区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努力办好让人民尤其是赣南老区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成为名副其实的“赣南红土地上人民教师的摇篮”。二要大力弘扬“多谋思变、同心创业,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追求卓越”为主要内涵的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赣师人特有的“精气神”主要渊源于苏区精神,结合了学校办学传统和时代特征,是一种同心创业的文化、艰苦奋斗的文化、追求卓越的文化,已成为学校改革发展强大的精神动力。三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和学校“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培养具有‘信念坚定、作风扎实、专业过硬、勇于开拓、甘于奉献’苏区精神特质的红色传人”育人目标,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育人工作。要深入推进红色文化进培养方案、进教材、进课堂“三进”工作,夯实学生红色文化思想基础。

  【作者:赣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字体:】【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 编辑:杨亚辉 }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